吕福才,一个并不典型的山东大汉,言谈风趣而不失威严,稀疏的头发愈彰显其敏睿的眼光和独到的观察力。1987年参加工作,扎根水利事业20余年,现任青岛引黄济青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、山东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。2009年被水利部综合事业局评为"劳动模范",2010年被山东省水利厅评为"先进个人",2011年其领导的青岛引黄济青水务有限公司被水利部综合事业局评为"先进集体"。多年以来,他以卓越的才能,独特的人格魅力,想做事、敢做事、能做事的魄力,饱满的工作热情,扎实的工作作风,凝聚着周围的人,携手并进,共同创业。
开拓思路 创新发展水务产业
2005年,面对棘洪滩水库( 引黄济青工程调蓄水库)多年来供水效益不能有效发挥的窘境,吕福才决定一改等、靠、耍的思路,主动出击,变供原水为原水、净水双头并举,组建水务公司谋求水利产业化发展的新途径。
他东奔西走,争取资金和技术支持,组织筹建了日供水量4万吨的棘洪滩水库第一水厂,拓宽了引黄济青棘洪滩水库的经营思路,拓展了业务范围,使棘洪滩水库由原先单一的提供原水.到生产成品水,有效缓解了青岛市城阳西部区域供水压力,为引黄济清调水工程带来了稳定而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2006年,水务市场迎来大发展。吕福才分析市场形势,认为棘洪滩水厂要想大发展仍面临规模小、资金实力差的掣肘,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是股东多元化。为此,他主动找到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商谈水务项目合作。在当时,拿一个日供水规模4万吨的水厂与国字头的水务公司谈合作,在好多人看来是天方夜谭。但经过他不懈的努力,2007年,由中国水务控股的青岛引黄济青水务有限公司成立。
正是这一次合作,推动了围绕棘洪滩水库的水务产业梦幻般的发展:2008年,棘洪滩水库一水厂升级改造,水务公司供水能力达到6万吨每日;2010年,供水能力达7.5万吨每日的棘洪滩水库二水厂一期工程通水,水务公司供水能力达到13.5万吨每日;2011年,青岛引黄济青水务公司控股、供水能力为10万吨每日的碧海水务有限公司成立;2012年4月,日供水能力16万吨的红石崖水厂开工,预计2013年年初建成通水。水务公司在短短5年多的时间内供水区域涵盖了青岛城阳、胶州、黄岛3个区、市,日供水能力达40万吨。
高瞻远瞩 谋求多元化发展
2011年,吕福才出任山东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,这是中国水务投资公司控股的省级水务投资平台公司,其业务性质和工作方式与青岛公司截然不同,更侧重于项目捕捉能力和社会协调能力。上任之初,他就展现了自己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斗志,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山东水务旗下的十多家子公司。
针对山东水务行业发展的现状,提出"抓住机遇,打造山东水务旗舰企业"的发展目标,不到几个月就组建了烟台水务公司。同时,针对山东水务供水业务单一的弊端,提出了多元化发展山东水务的构想,积极涉足污水处理和环保产业,2012年先后组织山东水务精干力量进军污水处理行业,着手打造山东水务源水一净水一污水处理完整产业链条。
正是因为吕福才这种高瞻远瞩的目光和永恒执著的作风,山东水务资产总量和业务规模不断增长和扩大,业务范围不断扩大,为未采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着眼长远服务民生
长岛,山东地图上最小的行政地域县,离海岸线不到9公里的岛屿。政府多年来因为居民饮水问题而困扰,岛上居民一直延续着饮用苦咸水的生活习惯。吕福才深刻意识到水利应服务民生,2011年开始与长岛县政府部门探讨水务合作项目,并于今年5月份签订了长岛供水合作协议。
经过多方论证,长岛供水项目需要铺设两条直径400毫米、长度9千米的海底管钱,总投资近2亿元,而长岛实际日需水量只有2000多吨, 这是一个政府不愿意做,企业又没有账算的项目,多年来无人问津。而吕福才决定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他嘴边经常挂着一句话"做水务产业,从来没有坏项目,关键看你如何去运作。"在他多方努力下,这个项目得以顺利签约。项目的签约使山东水务在地方政府中的声誉扶摇直上。这是他秉承中国水务"甘于承担社会责任"经营理念的真实写照,更是他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理念的反映。
从吕福才涉足水务产业以来,越来越多的项目证明,水务项目通过企业化运作,可以实现效益与民生共生、企业与事业和谐共存的局面。长岛项目就是他勇于不断尝试、开括进取的见证。
清正廉洁 克己奉公
面对社会一些不良现象,吕福才严于律己,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。
多年的劳累,年轻时茂密的头发日渐稀疏,但身为共产党员的他一直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。生活中恪守清正廉洁的格训,业务中追求创新。多年来拿着为数不多的薪水。一年行程近十万公里的他,对项目单位赠送的大大小小纪念品和土特产都上交单位库房,从不据为己有。这种榜样的力量,激励和影响着他身边的每一位领导和职工,时刻警醒大家要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。
心正、身正、行正,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,让吕福才在不断创新的业务领域中团结一批又一批的水利人,不断为山东水务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。 (摘自 中国水利报·民生水利周刊)
|